近日,2025能源与关键产业高层论坛暨2025ESG100先锋案例展示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以“AI赋能·零碳未来”为主题,汇聚了来自中国能源汽车传播集团、中关村科技园区东城园管理委员会、国家气候战略中心、绿光气候研究院等多位行业专家与领导,共同探讨产业碳中和变革、零碳园区建设、人工智能与光储技术应用、ESG价值提升等前沿议题。

作为电力行业数字化的先行者、能源互联网深度融合解决方案服务商,以及低空经济垂直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煜邦电力受邀参会。公司技术总监谭弘武在大会上作了主题为《人工智能赋能智能巡检》的分享,集中展示了煜邦电力在人工智能、电力大模型、智能体及智能巡检等领域的最新探索与成果。
从感知到决策——智能巡检的技术跃迁
谭总指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智能巡检正经历从“感知”到“决策”的深刻变革。煜邦电力不再仅停留于简单数据采集,而是依托精准感知与AI分析,实现对电力设备运行状态的科学判断与高效决策。
自上市以来,公司科研累计投入已达 2.6 亿元,研发团队已扩充至三百余人,占比近三成。依托雄厚科研实力与完善知识产权体系,紧抓低空经济发展机遇,凭借“技术、场景、服务”三位一体的核心竞争力,率先抢占行业先机。

三大创新系统,迈向智能巡检新阶段
1. 配网自适应巡检系统
该系统基于计算机视觉与轻量化AI模型,能够自主识别配网线路杆塔及部件,自动调整飞行参数、智能避障并自主规划航线,赋予无人机高度自主飞行能力。它不仅降低了巡检人员的操作门槛,还提升了图像采集质量和巡检效率。
2. 输电导线咬线飞行系统
融合激光雷达SLAM建图与AI视觉识别,该系统可精准识别输电线路缺陷及树障隐患。在220kV线路的实测中,即使关闭RTK,它仍能自主保持与导线的安全距离,同时实时生成点云数据与缺陷报告,大幅提升高压线路巡检的安全性与精度。
3. 智能盒子的轻量化边缘部署
智能盒子集成人工智能算法与轻量化模型,是一款性能强大、体积小巧、兼容性高的边缘计算设备。与煜邦电力的输电飞控Smart APP搭配使用时,它可在飞行中实时处理点云数据,完成树障分析、缺陷检测和可见光缺陷报告生成,并全面适配大疆M300、M350等主流无人机平台。

模型突破与智能体应用:从采集走向认知
除硬件设备和系统搭建外,煜邦电力在算法与模型应用上同样取得突破。
AI视频测距技术能够在输电通道中实时识别吊车、推土机等多类入侵目标,并自动测算净空距离,有效解决了传统检测在光照变化、遮挡等复杂环境下精度不足的问题。
依托国家电网“光明大模型”,公司研发了线损智能体、气象智能体与点云模型等多类细分场景应用。
1. 线损智能体:通过构建线损通用知识库,整合分散在标准与文件中的知识点,实现知识沉淀与灵活输出。借助小模型+中台API的异常筛查机制,以及大模型RAG增强检索技术,它能够高效识别异常业务,帮助用户从“人工排查”迈向“AI智能辅助”,显著提升线损治理的效率与准确性。
2. 气象智能体:遵循端到端的业务流程设计,涵盖数据采集、场景分类、参数提取、知识库检索、多源数据整合与建模分析等环节,最终自动生成气象服务结果。它实现了气象服务的全流程闭环管理,为输电运维提供实时、精准的气象决策支持。
3. 点云模型:融合三维点云处理与自然语言理解技术,实现了从无序点云数据的语义提取与分类识别,到实时分析与智能决策的全流程自动化,可覆盖输电通道树种识别、导线弧垂检测、地形变化监测等典型场景,为电力巡检从“感知”走向“认知”提供有力支撑。
融入生态,构建电力多模态智能体
谭总表示,作为电力运检领域的创新先锋,公司正在深化多模态融合与智能体研发,并加快在输电、配网、新能源等多元场景的应用落地。未来,煜邦电力将持续推动低空经济基础设施重构,打造面向垂直场景的智能体体系,并加强产业生态协同,助力能源领域实现全链条的数字化与智能化升级。
在AI赋能的时代背景下,煜邦电力正凭借前瞻技术与创新布局,引领低空经济与智慧电网的深度融合发展。公司将继续以创新为驱动、以合作为纽带,携手产业链伙伴,共同推动能源行业迈向更加智能、安全与绿色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