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行业新闻
中国电力工业“向海而生”

发布时间:2017-11-06

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 黄孝邦摄

   中国电力工业沿着一带一路向东盟国家的布局和发展,正在形成强大的输出效应”“量效应品牌效应。不久前举行的中国东盟电力合作与发展论坛上,东盟国家对中国东盟近年来在电力合作领域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下一步,打造全产业链的合作模式,让中国强大的电力工业沿着一带一路对东盟国家形成辐射效应,成为中国东盟自贸区高层人士和电力专业人士的共识。
中国与东盟国家电力---合作开启序幕
  最近20年,我国电力设备生产能力取得了长足进步,大唐集团政策研究处处长吴疆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介绍,2000年,上海电气成功制造出我国第一套60万千瓦超临界火电机组;2006年,哈尔滨电气自行开发研制了国产首台600兆瓦超临界汽轮机;通过三峡工程等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我国大型水电装备制造业仅用了短短7年的时间,却实现了30年的大跨越,我国能够自主设计、制造、安装特大型水轮发电机组。
  输变电站设备制造业发展同样令人瞩目,三峡输变电工程建设期间,三常、三广、三沪500千伏直流输电设备的国产化率从30%50%提高到70%
  20091月,我国首条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正式投运,1000千伏、1000兆伏安单体变压器,1000千伏、320兆乏并联电抗器,开合1100千伏、210兆乏超大容量电容器组的开关,保护控制系统等达到世界同类装置最高水平,国产化率达到90%
  中国电力工业技术已经取得全球领先地位,强大的电力工业亟待向海外输出。电力成为向海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坚强支撑。中国东盟自贸区核心区域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成立以来,南方电网广西公司主动超前谋划广西北部湾电网建设发展,连续多年加大投资力度,致力编织一张从大动脉延伸到毛细血管的广西北部湾大电网、强电网,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加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电力保障。其中,2016年在广西北部湾地区新建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5座,新增11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90万千伏安、线路长度301公里。
  来自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统计表明:截至2016年底,中国主要电力企业对外投资总额累计超过390亿美元。2016,中国主要电力企业设备和技术出口总额39亿美元,新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金额488亿美元。目前有在建项目1691个、合同总金额1610亿美元。
  中国与东盟国家电力合作成效显著。2016年,中国主要电力企业对东盟10国实际完成投资额(3000万美元及以上项目)14.8亿美元,新签3000万美元以上承包工程项目合同额24亿美元。
  日前,南方电网公司授权南方电网云南国际有限责任公司,与老挝国家电力公司、老挝彭萨塔瑞集团、越南河内万象电力公司在昆明共同签署了《中国经老挝向越南特高压送电项目谅解备忘录》。三国四方初步达成意向,2021年至2025年期间,中国经老挝向越南送电500万~600万千瓦。这是我国第一个跨境第三国电网互联互通项目。该项目的启动,标志着中老越电网互联互通取得实质性进展。
  南宁学院副院长陈雄章认为,中国电力企业在东盟重大项目的落地,使东盟国家对中国电力企业综合实力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尤其是覆盖煤电、水电、风电、电网建设与改造、电力装备制造等领域,投资方式包括工程总承包(EPC)、建设-经营-转让(BOT)、建设-拥有-运营-移交(BOOT)、优惠出口买方信贷、卖方信贷等,能够为既缺乏资金注入,又迫切需要能源建设的东盟国家带来共赢机遇。
中国电力全产业链”---对接东盟需求
  常年研究中国东盟自贸区问题的专家、广西师范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专家徐晓东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电力企业正在通过一带一路的布局,形成全产业链对接东盟电力需求的良好态势,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发展,双边经贸互动不断深化,深化电力合作具备良好环境。中国已连续8年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连续6年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20178月东盟外长会及同期召开的中国东盟(10+1)外长会议,进一步描绘了中国东盟合作的光明前景。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进一步加强,减少了合作壁垒,降低了合作成本,为扩大电力合作创造了良好外部环境。
  一带一路倡议落实过程中,中国电力工业强大的生产能力、项目建设能力、金融支撑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与东盟国家电力发展需求、资源禀赋形成互补,可以实现合作互赢。东盟国家经济发展保持着良好态势,对电力具有持续旺盛的需求,目前来看还没有得到完全满足;区域内煤炭、水能、太阳能资源丰富,具备大力发展电力工业的良好基础。中国电力工业已形成规划设计、设备制造、工程建设、运行维护完整的产业链,具备设计、制造大型成套电力装备能力。中国在特高压、智能电网、水轮机组制造、水电工程技术等方面具有世界领先水平;风电、光伏发电设备制造产能世界第一,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也走出国门。可以说,加强中国东盟电力合作具备坚实的基础。
  一带一路倡议落实过程中,中国电力工业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全球领先,正在被沿线国家所认识、了解、认同,强大的中国电力工业亟待通过一带一路布局,实现推动中国技术、中国服务向东盟国家输出的良性循环。
  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是中国政府与马来西亚政府合作共建的国际园区,是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先行探索和积极实践。自2012年开园建设以来,一大批重量级的产业入驻,让中马钦州产业园焕发勃勃生机。中马粮油、鑫德利光电科技项目进驻园区,投产运营;慧宝源项目也在试投产;保利协鑫分布式能源、凯利数码、大酉电机、3D打印项目等正在开工建设;5G天线、时兴电子等一批新引进的项目也即将开工建设。
  园区发展,电力先行。中马钦州产业园发展日新月异,对供电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参加中国东盟电力合作与发展论坛的与会代表发现:从最初架设10千伏临时线路解决园区施工用电需求,到开展园区电力专项规划,钦州供电局用驻点的方式,解决园区电网规划建设和线路迁改、项目施工等系列难题。
  印度尼西亚电力协会秘书长赫鲁·戴万托说:中国的电力管理模式和效率,值得我们大力引进。
  各国政府积极支持加强电力合作。今年5月在北京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国与东盟有关国家在加强基础设施领域合作和融资、加强标准合作等方面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并签订了一批输变电、风电、电网升级改造、煤电项目贷款协议。今年7月,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在泰国考察访问时指出,电力互联互通有利于促进区域合作和发展,中国政府建议本着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合作共赢的原则,大力支持与老挝、泰国等周边国家电网互联互通,提升区域电力稳定性和安全性。各国政府的支持,为推动各方电力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六大举措强化密切合作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的跨国投资企业、电力行业专业人士认为,电力互联互通是中国东盟自贸区中最为迫切的问题,也是市场潜力最大的领域,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应对全球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完全可以通过六大方面的努力,强化电源电力之间的密切合作。
一是进一步加强区域范围内电力合作沟通机制。
  老挝能源矿产部能源政策和规划司司长希察特说,1995年,大湄公河次区域(GMS)有关国家建立了电力合作机制,成立了区域电力交易协调委员会,签署区域电力联网与交易协定等,在促进区域电力合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目前看,中国和东盟在区域范围上的电力合作交流机制还需要持续强化。
二是积极落实《中国东盟产能合作联合声明》,推进电力产能合作。
  赫鲁·戴万托认为,东盟电力发展需要引进资金技术,承接优势产能;中国电力工业已进入相对成熟期,电力装备设计制造已形成完整产业链,并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开展电力产能合作,既可以充分发挥中国的技术和资金优势,也可以助推东盟突破技术和资金瓶颈,推动经济增长。
三是持续加强双方电力标准对接。广西师范大学经管学院教授罗婧建议,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尽快开展各种形式的电力标准交流培训,促进双方标准互通,形成无空白、无交叉、无冲突的标准规范,消除技术壁垒,为电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电力产能合作提供技术保障。
四是积极推动中国与东盟有关国家的电网互联互通,并将其作为《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与一带一路倡议对接的重要内容。
五是大力推进区域内可再生能源高效、可持续开发。专家建议,东盟国家进一步完善水电开发政策、法律,切实帮助中国企业解决在东盟开发水电面临的困难,提高中国企业投资东盟水电项目的积极性。
六是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徐晓东认为,在中国东盟电力企业合作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循市场原则和国际通行规则,坚持企业自主决策,开展双方企业间交流,促进重大项目合作。 

中国和东盟国家政府可为双方电力企业开展合作提供政策支持和指导。

东盟国家能为中国电力企业到当地投资合作创造更好的环境,推动中国电力企业与当地企业的合作,这样既可以促进当地的就业和增长,也有利于东盟企业建立健全本地区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提升东盟国家在全球产业布局中的地位。(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 返回